相关资讯

相关录像

相关集锦

热门TAG

当前位置: 首页 篮球 CBA

复盘中国男篮亚洲杯惊艳之旅:现代化体现在哪 复兴走上正确道路

直播吧    2025-08-18 03:38:43

2025年亚洲杯决赛,中国男篮惜败于澳大利亚男篮屈居亚军。尽管中国男篮未能重返亚洲之巅,但比赛过程和亚军收官均远超预期。

近些年,中国男篮在黑暗的隧道中撞得头破血流,本次亚洲杯他们终于看到了希望的光芒。十年磨一剑,这支中国男篮未必是近10年账面实力最强的中国男篮,但他们确实是打法最现代化、最接近世界篮球潮流的中国男篮。

中国男篮复兴,已经踏上正确的道路。

与时代脱节后的反思

2019年男篮世界杯,中国男篮手握上上签却在家门口遭遇当头棒喝,最终无缘东京奥运会。这次兵败带给中国篮球沉重打击,6年时间里,中国男篮两次在世界杯被打得灰头土脸,连续缺席两届奥运会,再加上亚洲杯、亚运会的折戟,中国男篮坠入低谷,连底在哪都看不到,触底反弹更是无从谈起。

当业内人士痛定思痛总结中国男篮坠入低谷的原因,“与时代脱节跟不上世界篮球潮流”被反复提及。与世界强队相比,中国男篮打的是一种落后的篮球。在很多人的认知里,中国男篮始终走的是以高大中锋为核心的路线,毕竟中国篮球长期的选材标准就是唯高度论。实际上,这是对中国男篮打法落后的一个认知误区。

去年中国篮协发布了一份《世界篮球趋势发展报告》,现代篮球追求的是魔球、空间、低失误率、进攻篮板。在面筐单打、低位单打和挡拆持球人进攻这三种持球进攻方式中,挡拆持球人进攻是世界篮球的主流打法,低位进攻已经过时。

从2019年男篮世界杯开始,中国男篮在大赛中的低位单打比重并不高。2019年男篮世界杯比重为7.9%(排名第14位),2023年男篮世界杯仅为3.9%(排名第24位),2022年亚洲杯为5.9%(排名第8位)。

从“进攻形态”的角度,中国男篮谈不上多么落后,他们早已摆脱对低位进攻的依赖。随着中国篮球技战术服务平台上线,业界更加重视高阶数据的指导意义,中国男篮的打法相较“移动长城”时代有了巨大变化。

2023年男篮世界杯,中国男篮挡拆持球进攻比重20.5%,32支参赛球队中高居第5位,相较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的8.9%有了巨大提升。包括2019年男篮世界杯,中国男篮这一数据是22.2%,排名第5位。2022年亚洲杯,中国男篮以17.5%排名第3位。

中国男篮与时代脱节,进攻效率始终上不去,根本原因是挡拆进攻缺少威胁以及三分出手比重偏低且不准。

现代篮球中,挡拆开发进攻的主流武器是“持球强投”,特别是“强投三分”,这是拉开空间的利器。过去几届大赛,中国男篮后卫线只有赵睿一人真正证明过自己。以2023年男篮世界杯为例,中国男篮挡拆持球进攻中三分出手22次投进5球,准星22.7%,对手可以轻松选择挡拆绕防。

如今,世界强队的挡拆持球进攻比重通常在20%以上甚至更高。如果算上挡拆持球人传球策动,他们的全场得分差不多有40%甚至更高的比重来自挡拆。利用挡拆调动防守,拉扯防线,制造空位三分机会,这是现代篮球主流打法。

2023年世界杯,各队三分球出手比重平均值已经来到了43.1%,而中国男篮仅为38.7%。中国男篮三分出手本来就少,而且还投不准。过去两届世界杯,中国男篮三分命中率分别只有26.2%和31.3%。再加上罚球基本功差、处理球失误多,结果就是,中国男篮进攻效率连赛事中游水平都达不到。

现代化的集中展示

新一代中国男篮组建时,郭士强因为选人思路和标准受到广泛质疑。但其实,郭士强算是对现代篮球理念理解较为深刻的国产教练之一。

郭士强曾说道:“现代篮球基本都是后卫驱动进攻,后卫有极高的重要性,不仅要自己进攻,还要发动组织。”郭士强对球队核心后卫的要求是“投篮准、突破能力强、个人攻击力强、投篮准、能给队友创造机会、能组织能控场”。

本届亚洲杯,赵睿作为核心后卫的表现基本达到了郭士强的要求。决赛前,赵睿每36分钟挡拆持球进攻11.9次,每回合拿下1.105分。他总共形成了26次出手,其中有13次是持球投三分,命中7球。长久以来,赵睿是在挡拆中将个人突破、强投三分两项武器结合最好的中国后卫。

不只是赵睿。

程帅澎、胡明轩、廖三宁每36分钟挡拆持球进攻次数也超过了5次,其中程帅澎每回合得分达到1.133分,挡拆强投三分8次命中3球。另外,他还是中国男篮稳定的绕掩护接球投得分点,能参与大量无球战术。

胡明轩经历过低迷,但半决赛打新西兰以及决赛打澳大利亚表现出色。特别是决赛,胡明轩的挡拆和单打强投三分无解,在赵睿失准时扛起了球队。最后绝杀球,郭士强布置了完美的边线球战术,机会出来了,可惜功败垂成。

中国男篮后卫线不算稳定,但每个人都有高光比赛,形成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接力效应,某一场或某一节总有人能扛起球权,这就是郭士强带多后卫的意义。

中国男篮有了挡拆威胁足、失误率低的持球发起点和终结点,后续战术的展开更加从容。胡金秋、王俊杰、朱俊龙等球员各司其职,胡金秋作为挡拆掩护人、空切点的内线终结、王俊杰的定点三分和中距离单打(金鸡独立宛如诺维茨基,还有一手策应)、朱俊龙的三分让中国男篮打出了极为立体的现代化进攻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俊杰,作为本届比赛最大惊喜,他已经是现在和未来中国男篮四号位的答案。

决赛前,中国男篮挡拆持球进攻比重21.5%,每回合拿下0.967分,两项数据分别排名第2和第4位。定点投篮比重25.5%,每回合拿下1.084分,两项数据分别排名第6位和第2位。出手分布方面,三分出手比重达到40%,命中率41.5%。

所以本届亚洲杯,中国男篮场均得分罕见超过90分,进攻效率高达130.3分,高居赛事第1位。2017年中国男篮打澳大利亚全场得到71分,而本届决赛中国男篮三节拿下71分,全场得到89分。

正确的道路

中国男篮的目标是缩小与世界篮球的差距,重返奥运会大舞台。这支中国男篮已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,他们所信奉的是“尊重规律,相信科学”。

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中国篮球的信息吸纳量不够,对高阶数据分析是排斥的态度,对世界篮球发展规律缺乏认知。

以“挡拆持球强投”为例,至今仍有很多国内教练将其视作“糟糕选择”。好在,越来越多业内人士、球员的认知实现了跃迁式升级,他们学着用数据指导球队策略制定和打法布置,通过针对性训练提升持球强投、移动中接球投篮的能力。本届亚洲杯,效果初显。

中国男篮接下来的路怎么走?

中国男篮需要更多的赵睿和胡明轩。CBA联赛的现状是球权被外援掌控,在2024-25赛季挡拆持球进攻频率排行榜,直到第24位才能找到中国球员的名字,他是已经淡出国家队的郭艾伦。赵睿仅仅排在第47位,而胡明轩排在第85位。后卫线上,中国男篮需要廖三宁、朱正等快速成长。除非,中国男篮归化一位FIBA赛场堪称大杀器的核心后卫。

不需要担心杨瀚森、曾凡博、崔永熙们回到国家队后的融入和打法问题,曾凡博和崔永熙是中国男篮需要的拼图,杨瀚森则是中国男篮未来10年的领军。低位进攻的确不再是主流,但低位进攻用好了依然是利器。决赛打澳大利亚第三节中段,胡金秋低位吸引包夹助攻雷蒙三分命中,可以想象这样的配合未来会出现在杨瀚森与王俊杰、曾凡博之间。

中国男篮需要进一步提升对抗,改善防守,更多提速抓防守反击。本届亚洲杯,中国男篮百回合失分超过107分,在亚洲范围内,这个数据并不算理想,内线护筐、彼此沟通、联防执行还有很大提升空间。

现阶段,中国篮球需要的是坚持长期主义,延迟满足。本届亚洲杯已然证明,中国男篮的方向是对的。今年夏天年轻球员掀起留洋潮,越来越多的球员勇于走出舒适区提升自己,他们在通过各自的方式为中国男篮的崛起积蓄力量。

暗夜终将退散,黎明总会到来。

热门专题